10月11日,海门作家谈写作人生(第一期)在区图书馆举行,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老媒体人张一平从“过程、内容、特点及方向”等方面畅谈自己50多年来充满故事的创作经历。海门区文联主席徐新参加,海门区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范军主持。
在中国作家协会近日公布的新发展会员名单中,南通有10人,其中海门1人。据介绍,迄今工作生活在海门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共有6人。
张一平笔名张天弓,当过工人、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后长期在新闻媒体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坚持业余创作,主要以散文、随笔及论文为主,尤其退休后更是以写作为业,一天最多能写六七篇文章,积累的文字数量有400多万字,其中出版著作12部。他认为自己创作的最大特色体现在4个字:我,主要写其亲历亲为和耳闻目睹的事情;随,大多是信手拈来,随意随心写作;真,几乎不加修饰表现身边的人事物,以此反映现实和时代;快,想写就写,一忽儿完成,也很少修改。
他说,他的第13本著作已经杀青,接下来将在精品力作和大部头作品的创作上下功夫,力争在质量上有新突破。
范军对张一平及其作品的评价为,是真人、说真话、有真功。他介绍了海门近年来作家发展、作品创作、平台建设及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表示,“海门作家谈写作人生”也将作为地方文学品牌加以培育,为“海门文学”走向“文学海门”不懈努力。
徐新对张一平的评价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希望海门涌现更多像张一平这样的作家,立足基层,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生活、彰显时代精神、充满艺术探索勇气的高质量作品,为海门坚定扛起“当样板、做示范”的职责使命,不断筑牢“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坚定支撑贡献文学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汉飚、徐玉娟,海门区作家协会顾问何伟华分别发言,陈松、王剑飞、曹仁和、陆驰、林炳堂、姜新、崔性平、夏洁生、吕蕾、李龑等媒体人及作家代表参加活动。活动前后,张一平还向区图书馆赠送个人著作、接受融媒记者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