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城市气象新,初秋田野一片青。9月6日,在海门开发区的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开馆八周年之际,“海门田园山水画三十年”座谈会举行。同时,第六届“江海情韵·田园山水画邀请展”开幕。本次活动由海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海门街道办事处、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海门画院承办,中国田园山水画院、海门区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协办。主题是:“生态家园·诗画海门”,各界人士共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海门田园山水三十年座谈会、江海情韵六届画展合影
在党中央“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号召下,田园山水画在弘扬中华艺术、加强美育的道路上,做出了一定成绩,发挥了它的学术意义、社会意义,已成为南通市海门区的特色文化品牌、“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之一。
海门田园山水三十年座谈会、江海情韵六届画展
海门田园山水三十年座谈会 黄正平发言
座谈会由海门区文广旅局副局长徐叶飞主持。中国田园山水画院院长、画史馆艺术总监张正忠汇报发言,南通市文广旅局原局长陈亮、海门区人大常委委员陈忠新书面发言。南通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正平,区政协原主席高其兴,区人大副主任张松,区政协副主席黄璎璐,区政协原副主席郁斌、李鑫钊,区文广旅局副局长倪天颖,海门区文联主席徐新,海门作协主席范军等19人发言。既回顾了海门田园山水画事业三十年的不平凡道路,也展望了高雅文化发展和普及的未来之路。
海门田园山水三十年座谈会、江海情韵六届画展
“中国田园山水画”的名称概念是上世纪末由学者型画家张正忠先生提出并形成系统的史学理论。它在海门大地上诞生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1950年—1993年形成观念、创作实践;主攻阶段:1994年以后,专业创作、专攻田园;研究阶段:1996年以后,提出名称、形成史论成果;传播阶段:2010年以后,政府推动、形成事业。
这个事业的行动与成果,可概括为“1个田园山水画目,海门2大特色文化之一,3部专著奠定田园山水学术基础,4个里程碑,5次全国性活动,6家田园山水艺术机构与设施,创作、研究、交流、考察、传播、培养、服务7条线并进,9所基地学校,16次田园山水画展。”
2015年成立的公益性的中国田园山水画院,系国家文旅部主管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所属的国家级二级社团机构,开展有关活动。海门区政府建起了全国首家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经3年筹备,于2016年开馆。它已获批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南通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画史馆在田园山水画展示、研究、传播、普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田园山水画学科建设中,海门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