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江海大地的印痕之美——2016南通版画艺术展侧记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16-08-11

 

 

  张君怡

版画所带来的“印痕审美”,成为当代美术多元化发展的特质。在10日刚刚闭幕的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主办的“江海镂金——2016南通版画艺术展”上,展出的全市27位艺术家近50件版画佳作,无不折射出江海大地日新月异的生动图景,展现出江海人方寸之间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感悟。

 南通当代版画,一方面研究、借鉴、吸纳国内外版画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寻求变革和创新的可能,在新媒体时代拥有潜在的巨大生命力。

南通版画创作集中亮相

南通的版画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引进第二回全国木刻巡回展。那一年,播下了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种子。

 之后,从点燃南通地区新兴版画运动“星星之火”的徐惊百、史白,到“啄木鸟”“木屑花”业余木刻小组,再到启东版画院、南通市版画研究会的成立……几代版画家宣传、普及并投身版画艺术,在这门艺术领域里辛勤耕耘、孜孜以求。

 南通版画艺术由稚拙日臻成熟,为南通美术百花园吹来一缕清风。施汉鼎的《泰山碧云霞》、丁立松的《岭南晨曦》、朱建辉的《远去的风景》、章水雄的《生存状态》、张成禄的《出行》、袁艳的《三山街》等作品,涵盖木版、丝网版、铜版、综合版等不同版种。有的坚守传统木刻的技法,彰显古朴淳厚气息;有的强调个人版画语言的特殊性,体韵遒劲,引领活力强劲的创新潮流;有的寻求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将东西方版画表达进行有机融合。

 本次版画展的44件作品中,有一半为启东版画人的作品。启东版画创作素有“水印与油印并存、多版与绝版并举、木版与综合并用”的特点。1985年启东版画院正式成立后,30余年内涌现出几十位专兼职版画家。

 “本次版画展,不再是启东版画的一枝独秀。”启东版画院院长朱建辉在肯定启东版画成绩的同时,发现了南通版画界的新气象。他说,此次参展艺术家,除版画名家外,还有来自南通各县市区的专业教师、跨画种的职业画家、初学版画的后起之秀。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南通市美术作品系列展的收官之作,本次版画艺术展展示了南通地区老中青版画艺术家的诸多作品,是近年来南通版画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亮相。南通版画创作的整体发声,在新世纪以来尚属首次,这是南通版画界所画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年画家展现新锐面貌

 近年来,南通版画家的作品连续在国际双年展、全国美展中入选并获奖,其中代表人物包括朱建辉、章水雄、朱燕、朱海燕等启东版画家。版画界在看重作品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同时,更是聚焦创新突破思维,我市一批优秀青年版画家涌现出来。

 谈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朱建辉介绍,目前版画创作各方面条件优越,中国版画界展览、国际性交流也变得活跃。青年创作者吸收不同形式的版画营养,紧跟发展潮流,更善于将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互相碰撞。

  青年画家袁艳此次展出两幅铜版画作品《三山街》《三唐街》。画面展现出街道、房屋、路灯、树木等元素,充满现代意识与气息。她的作品,摆脱了过去常见的宏大叙事,从平凡不过的生活片断切入,进入创作者内心自我发掘的层面,讲述“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精神世界。

  强调个体精神的表达,不局限于在某个艺术领域进行独立探索。张成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长期在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领域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他对木刻版画产生浓厚兴趣,并尝试创作。此次展出的代表作《卵》和《出行》,张成禄自觉启动创新思维,以黑白木刻呈现故事情节,让人产生至幻至美的视觉体验。

  来自南通1895版画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向园和王勇,受波兰版画大艺术家科尔切夫斯基和斯洛卡亲炙,总结东西方版画异同,利用绝版木刻、铜版雕刻等方式,在制作技法和创作语言上得以突破。

  这些版画作品反映南通青年艺术家的共同点:用艺术聚焦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既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又另辟蹊径地寻求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图式;既遵循坚守传统版画规定范式,又试图以实验形式冲破边界。

   “这些青年艺术家拥有良好的美术基础,甚至是版画学院派出身,这直接影响了艺术创作本身。”朱建辉说,版画艺术一方面要注重技术,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在传承中创新。青年艺术家的不断涌现,形成了南通版画发展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

 让版画艺术向公众渗透

   回顾过去,从黑白木刻到套色木刻,从油印到水印,再到丝网版、铜版、石版、综合版等不同版种、不同技法,从写实、写意、装饰到抽象等不同风格,从传统到现代等不同题材,南通版画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多元化特点。

   老一辈的艺术家在主题和构思上更成熟,作品能触动人的情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青年艺术家们拥有蓬勃的创作活力,将具象与抽象风格的作品共冶一炉。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版画艺术作品的展示,同样包含着对版画语言中的“复制”的重新审视。与其他绘画形式相比,版画在市场表现上和拍卖市场上难有作为。但业内人士认为,版画这种“复制”性和多版数,并没有损耗艺术自身的价值,应有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版画的核心是传播,天生带有普及性。如今大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呼唤更多版画作品进入日常生活。因此,让作品更有表现力、更贴切地表达生活,南通版画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什么渠道可以让版画快速到达受众手中,那么这样的渠道就是适合版画的渠道。”朱建辉表示,南通版画界要继续通过举办专业展览,来提高版画的社会关注度。同时,还需把目光放到完善版画教学,完善版画的各种创作形式上去。

Produced By 中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