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通市文艺之家召开,来自全市的近100名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回顾总结过去六年工作,共商未来江海文化研究会繁荣发展大计。
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冬梅对市江海文化研究会近年来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她指出,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升思想力,做江海文化研究的引领者;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创造力,做文化强市建设的推动者;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行动力,做文化薪火相承的传递者。她强调,新一届江海文化研究会要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赓续江海文脉,传扬江海文化,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
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会长尤世玮主持会议。
会议宣读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贺信。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盛慧琴,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华,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四军,市江海文化研究会顾问李明勋、姜光斗、李炎、季金虎出席活动。
会上,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周剑浩作工作报告。
六年来,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及各县市区分会,孜孜不倦、接力开展地域文化探源、文脉整理研究及历史文化保护,在理论探索、应用研究、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耗时10年整理出8卷16册约2000万字的《南通市农村文化遗产名录》,是迄今为止南通市地域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编辑42种共计10万余册的“江海文化丛书”,多视角、多层次展现江海文化的深厚积淀;从2020年起组织专家学者着手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江海文化从理论上加以阐述、深化和概括,编撰《江海文化概论》约33万字,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在各个县(市)区设立分会,成立家谱工作室、江海书画研究院、方言工作室等内设机构,不断拓展新元素、新领域,江海文化研究体系初成;注册启动“江海文化”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发布公众号220期,注册用户3884个,读者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扩大了江海文化研究的史料来源和社会影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编绘了红色绘本系列《百年江海潮》(24集),成为我市党史教育的乡土教材,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新增了家谱工作室,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现存老谱为基础,编写《南通家谱撮要》,至今年底完成41种《南通家谱撮要》的编印工作,先后在南通图书馆、南通市文联、通州区图书馆举办 “南通家谱文献展”,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组织多次研讨沙龙,编印有关方言书籍,吸收公众号(新媒体视频、抖音)“有猫儿”和“南通方言网”加入研究团队,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市民参与互动和研究,编印了《南通方言 语音日历》让读者与方言天天见面,唤醒乡愁;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寺街、西南营等历史文化街区提出创造性保护建议。
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玉成作第三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监事、崇川画院院长庄向星作监事工作报告。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徐国祥作关于修改《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章程》的修改说明。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江海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章程修改草案等,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
在随后召开的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上,周剑浩当选为会长,徐国祥、陈国强、胡泓石、房健当选为副会长,徐国祥兼秘书长,庄向星为监事。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华宣读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监事名单。
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周剑浩向新一届理事会特聘顾问颁发聘书。
周剑浩作表态发言。他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政治信仰,坚持守正创新,广纳人才,赓续江海文化血脉,激发江海文化的创造活力,注重成果转化,讲好南通故事,助力江海文化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为推动江海文化持续发扬光大、为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