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由南通市文联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第126期“名家有约”在文艺之家报告厅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设计系主任、紫砂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邱春林应邀主讲“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与新生活美学的建构”。

邱春林剖析了当代生活美学的衍变,他表示随着艺术亚文化的兴起,艺术和生活之间界限模糊化,艺术趋于场景化、生活化,审美活动变得日常化和大众化。科技的更新迭代,更是使得艺术符号化、数字化、影像化、沉浸式,艺术成为生活体验、身体感受和情感代入。
邱春林强调,一直以来,民间文艺透过文化工业,始终走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前列。新时代民族文化自信心大增,中华传统文化的“双创”受到重视。民间文艺、时尚文化、产业政策加上多媒体传播力量,合力形成以“国潮风”为表象的蓬勃的大众文化。
民间文艺的创作如何向生活空间释放艺术能量?邱春林表示,一方面,民间工艺美术器物的造型、装饰、材质美和工艺技术美进行符号化提取和现代表达之后,增强了视觉张力,表现力突出;另一方面,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与空间设计艺术紧密结合,融合了中国审美文化韵味与现代功能性。手工艺产品的符号化为当代人创造了沉浸式的亚艺术消费空间,如当下热门的仿古街区、新中式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等。
邱春林呼吁,民间文艺创作需要积极链接时尚文化,要立足于典型的中华传统美学经验,打造头部流行文化,如高端定制,参与社会分层,将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与现代设计结合,让生活美学丰富、立体、多彩。他强调,民间文艺创作正在发扬手作的文化价值,释放身体经验的力量。
南通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光主持讲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作骨干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