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由南通市文联主办、市影视艺术家协会承办的第123期“名家有约”在文艺之家报告厅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知名媒体特约评论员邓海建应邀主讲“文艺评论的网络思维”。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华听取讲座,党组成员、副主席狄永明主持讲座。各协会创作骨干代表、县(市)区文联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结合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数年合作的作品解读,邓海建指出,文艺评论的核心在“评”和“论”。优秀的评论与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双向奔赴的。尤其在网络平台,文艺评论有亟待改进的空间,要去激发和引领审美,让更多的人在接受评论中转而去关注文艺作品。
邓海建认为,文艺评论,要懂文艺更懂评论。怎么“懂”?文艺评论要在作品和受众之间架构一条沟通的桥梁。他从文艺作品与评论的五个维度讲开:人民性维度,文艺评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将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具体包括:反映人民心声,抵制低俗倾向,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历史与时代维度,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评价作品需结合其历史背景,避免脱离时代语境,又要能回应时代命题,评论需敏锐捕捉技术变革(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对创作的影响,更新理论工具以适应新文艺样态。艺术与美学维度,有艺术标准: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艺术手法等专业角度分析作品,强调创新性与艺术个性;有美学价值,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挖掘作品的生活美与时代美,反对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审美。社会效益与市场维度,坚持社会价值优先,辩证看待市场。批评精神与学术维度,要说真话、讲道理:倡导敢于剜烂苹果的批评精神,反对阿谀奉承,营造健康评论生态;要注重学术深度与传播力,评论需兼具思想高度(如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通俗表达,通过新媒体扩大影响力。
最后,邓海建从大网评的高度,深入探讨可供文艺评论网络传播借鉴的舆情危机应对格局与策略。他讲舆情与公关,舆情公关不是万能的神,危机应对的前提是尊重规律,没有万能的策略只能动态地权衡。他讲最好的危机公关是“顺着事实捋人心——共情”。他希望文艺评论能做成一件有趣而专业的事情,去积极衔接四个要素:不装不作,人间烟火,尊重市场,懂得流量,有节制、能换位、顺大流,用评论把作品推向更广阔的空间。
与会人员表示,此次学习对理解网络思维、提升数字时代发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助力拓展南通文艺作品传播广度,增强评论影响力深度。